GPS設備零關稅對美國衛星導航產業的影響
GPS設備零關稅對中美兩國衛星導航設備制造商及其產業的影響尚未進行全面評估,因此很難給出明晰的結論。值得關注的是,這次中美達成共識的產品目錄中只涉及GPS設備,而沒有包括北斗用戶設備及其他GNSS終端設備,而且中國強烈反對將這類新一代衛星導航芯片列入擴圍目錄。
據美國《GNSS內參》報道,新的擴展目錄清單將包含200多項產品。這些產品中有的產品關稅高達30%。美國業界估計,一旦這項擴展協議最終實施,全球IT產品貿易的關稅大約會減少1萬億美元,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高達1900億美元,為美國技術和制造業增加就業崗位6萬個。美國自2000年以來一直是衛星導航設備的凈進口國。
但是美國將會因新一代衛星導航芯片技術的發明創新而改變當前GPS設備進出口貿易的失衡狀態。這種發明創新是指多組元半導體(MCOs)技術。MCOs技術實際上就是把以前要由兩個以上半導體器件完成的功能集成到單一半導體芯片上。目前美歐等發達國家的衛星導航芯片制造商已經能將GPS、伽利略、北斗和格洛納斯衛星的功能集成到單一芯片上,未來的四大系統互操作用戶設備也必將采用MCOs技術。美國在MCOs技術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擁有全球最大的MCOs制造能力,預計未來幾年的年增長率為10%。美國衛星導航接收機制造商期望利用這一技術優勢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但中國在談判過程中堅持只接受較小范圍的目錄清單,尤其不同意將MCOs這類新一代半導體芯片列入擴展目錄清單中。
GPS設備零關稅對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的影響
GPS設備零關稅對中國消費者和高端制造業來說可能是利好消息,因為芯片價格下降會帶動相關GPS產品成本降低,但對新興的衛星導航產業,尤其是對處于嬰兒期的北斗衛星導航產業來說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短期內的挑戰是我國民用衛星導航終端芯片制造廠家可能受到較大沖擊。尤其在大眾消費市場,由于國產芯片在性價比、功耗和體積等方面與國外知名芯片廠家(如高通)仍存在較大差距,實施零關稅之后,國外兼具GPS和北斗功能的GNSS芯片將會長驅直入。在GPS產品早已壟斷中國市場的情況下,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中民用導航終端基礎元器件產品如果得不到有效保護,那么正處于嬰兒期的國內芯片廠家所處競爭環境將更艱難。
但是零關稅也將是一把雙刃劍。在對中國衛星導航產業上游芯片制造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會給中國高端制造業和衛星導航產業下游的組裝及其相關服務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機遇。就像中國當年加入WTO一樣,當國際知名衛星導航設備制造商以更低廉、更高品質的產品打入中國的同時,也會助推中國衛星導航產業下游組裝和出口加工貿易服務業的快速成長,更可能會將各種兼具GPS和北斗衛星功能的大眾消費產品打入美國,推向全世界。
幾年前國外同行曾以“初生狼崽不怕虎”形容中國產業的“群狼”敢斗國外“猛虎”的勇氣。相信從長期看,零關稅對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將會是利大于弊。關鍵是中國相關企業要增強自身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改變當前小而散、弱而同質化的局面,同時國家也要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對我國衛星導航市場的監督,防止國外產品傾銷和壟斷,保護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健康發展。
[上一篇]: 3月底前發射北斗中軌導航衛星
[下一篇]: 北斗成功發射新一代衛星,拉開全球組網大幕